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正文
研究成果 | 彭白羽:构建丝路文学国际传播协同机制

作者: 时间:2022-11-15 点击数:


      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丝绸之路文学”(简称“丝路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力量的重要分支,其海外译介不仅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多维实施,同时凭借“丝路精神”和“丝路文明”的域外传承,构建“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国际传播战略体系。


丝路文学的海外译介


     伴随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的建构,“丝绸之路”的文脉图景迎来了“古今之变”的现代性转型,从物质传输迈入精神共享。新世纪以来,作为“开放主义”的实体象征,丝路文学的海外译介如星星之火,彰显燎原之势。纵观整个译介版图,当代丝路文学的翻译传播之滥觞整体衍射出时空化衔接样态,其坐标依次呈现为丝路伊始的“秦地书写”,丝路西迁的“大漠交响”,丝路群落的“边疆牧歌”。

     秦地书写彰显了陕西文学的博采众长,涌现出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一批优秀的本土作家。“文学陕军”队伍的突起,昭示了当代丝路文学域外传播的破竹之势。自2010年以来,以贾平凹为首的秦地文学相继译介到英语世界,逐步塑造西北丝路文学的国际传播平台。其中,贾平凹代表作品《废都》《带灯》《高兴》《极花》经由海外知名汉学家担任首席翻译,其英文译本于2016年至2019年相继出版发行;2018年5月,《土门》英文版由胡宗峰、Robin Gilbank、贺龙平联合翻译出版,打造中外译者合作制的译介模式。同期,路遥中篇小说《人生》英文版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克洛伊·埃斯特普(Chloe Estep)担任译者,于2019年出版发行,2020年4月入选亚马逊年度“世界图书节”好书推荐书单,成为第一本入选该书单的中国图书。之后,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2021年首次推出马来文版。陈忠实的《白鹿原》法文译本于2012年5月由法国著名的色依出版社出版,这是《白鹿原》继被日、韩、越南、蒙古文等东方语种翻译之后,出版的第一个西方语言译本,发行一个多月已售出3000余部,其法语版连环画于2015年与海外读者见面。

     以长安为起点,陆上丝绸之路经由陇地一路向西,穿越漫漫戈壁。陇地作家雪漠凭借《白虎关》《大漠祭》《猎原》声名鹊起,堪称“大漠三部曲”。目前,雪漠的图书作品已相继翻译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梵文等版本,在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匈牙利、意大利、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出版发行。其中,《大漠祭》《猎原》英文版由著名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与夫人林丽君合作翻译,于2018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发行。

     新疆作为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枢纽地带,成就了丝路文学景观中的“散文群落”。在新疆新散文群落中,李娟凭借对新疆阿勒泰地区游牧民族生活与风俗的书写,一度享有“阿勒泰精灵”的美誉,成功吸引了海外译者和读者的目光,代表作《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英文版于2021年2月出版;同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越南语版,《遥远的向日葵地》阿拉伯语版及《阿勒泰的角落》法语版相继与海外读者见面。

     当代丝路文学以其创作景观的多元之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传播理念,构建了丝路文化“太和万物”的整体观,彰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共处:不相害,不相悖,不相欺,生生不息,美美与共。为此,建立新时代丝路文学对外传播的译介协同机制,系统化助推丝路文化和精神的国际传播效能,对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多途径构建对外话语体系


     站在历史和世界的横纵向视域下,丝路文学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轴心,秉承开放意识、对话意识和融通意识,围绕“自然西部”和“人文丝路”的双重景观,打破“送出去”的单向模式,变“自说自话”为“互联互通”,突显民族叙事的仪式性,构建丝路文学形象的故事化建构和仪式化传播路径。丝路文学景观对外传播的译介机制当以“讲好丝路故事、传播丝路文化、缔结丝路情缘、弘扬丝路精神”为协同主旨,增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以此强化丝路文学景观的国际传播效能。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丝路文学融聚了“陆上丝绸之路文学”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学”的双重景观,二者相辅相成,遥相呼应。其中,海丝文学重要汇集了中国东、南部海上丝绸之路文学作品,包含海洋诗歌、海外体裁、移民文学等。基于新时代丝路文学的海外译介态势,从翻译选材的维度切入,应打破“陆丝文学”的单轨译介制,建立“陆丝-海丝文学”双轨译介制,实现“陆海相连,丝路同辉”的“异国情调”之美。从传播观角度来看,双轨制的创立,突显其传播方式的“仪式观”:注重传播效果的共享式沟通,实现对传播身份的认同和文化的共识性建构。从传播的人际关系审视,仪式观推崇循环双向交流;从传播的即时效果透视,仪式观强调对话和共导。从人类的相互关系出发,以传播效果为导向,倡导“为生命而传播”的价值理性,呈现丝路文学“力与美的浸染,灵与肉的搏击,攻与守的会通”的生命书写。

     针对丝路文学的国际翻译传播媒介,需创建静态和动态的交互式传播媒介,静态景观书写主要凭借纸质样态的传播媒介及出版平台,推进中国本土丝路文学作品的对外译出。出版方多措并举,创办中国文学英译期刊,拓宽对外传播渠道,加快丝路文学对外传播的国际化步伐。《人民文学》英文版《路灯》(Pathlight) 于2011年11月出版发行,由美国翻译家Eric Abrahamsen担任编辑总监,凭借2007年创建的Paper Republic博客网站(现在中文名称叫“纸托邦”),汇聚热爱中国文学的海外汉学家及青年译者,向世界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纸托邦”致力于中国与外国出版社的通力合作,把中国当代文学带到世界。同时,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14年出台“丝路书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支持国内出版单位向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国图书版权并翻译出版;外文出版社于2018 年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对照版的翻译出版计划,借此平台构建丝路文学景观多语种数字人文语料库。初步统计,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有 2400 多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1/3 以上,其中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共计 78 种,涉及汉藏、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闪—含、高加索及达罗毗荼等主要语系。

     在搜集、整理、创建多语平行文本语料库的基础上,拓展其文学样态的动态传播媒介,积极开展图像、影视、动画、等可视化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构建少数民族活态史诗的多模态数字人文传播机制:借助数字媒体的多重影像技术,拓展书面文本的多模态传播媒介,兼容图文、动画、视频、音频等数字化传播媒介,多元、立体再现活态史诗的美学意味和价值意蕴。打造一带一路丝路文学联盟“东西对话,东东合作”的国际化传播景观,向世界传输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中国丝路精神和文化理念。


形成本土和域外翻译主体合作机制


     国际传播效能离不开翻译主体——译者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加强本土和域外译者的翻译合作制,实现从局部最优到全局最优的翻译策略,为新时期丝路文学“走出去”注入一针强心剂。域外译者和本土译者的双重聚焦视域,不仅可以从域外译者的转述中透视西方自我观照的镜像视域,同时从本土译者的自我表达中挖掘“作为他者”本身的历史与现实,突破单一向度的想象他者,走向多维向度的体验他者、理解他者、对话他者、建构他者,逐步由文化沟通迈向文化自觉。聚焦差异和他者的体验认知,不仅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也指同一文化、同一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所以,本土译者负责解码“丝路文学自塑”的创作文脉,域外译者承担编码“丝路文学他塑”的功能阐释,尝试建构“揭秘,话趣,启迪,入戏”的叙事体系,突破文化孤立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单向度传播视域,在各种文化体系的对话中寻求互识、互补、互信,继而建构共识、共情、共导的仪式化传播机制。

     新时代丝路文学对外译介聚焦“一带一路翻译共同体”构建,逐步由个体自为上升为群体自觉的意识维度,融嵌了新时代集人民性、民族性、世界性三位一体的文化底色和价值底蕴。人民性层面以英雄形象的个性化叙事逐步过渡到群落性大众化的文明自觉,从而以群体自觉建构本土文学话语的民族性,强化群落内部的自我认同,同时放眼世界,与世界文学对话,实现古道民族风情与现代生命书写的融通和传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一般项目“陕西红色文学英译的叙事化形象建构与传播”(22XWC04)阶段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截图)


作者简介


      彭白羽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修辞叙事学,译者行为研究。2011年硕士毕业后,进入火箭军工程大学,从事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教学工作,2014年评为讲师。2019 年 5 月,录取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出国留学人员,2021年博士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进入西安外国语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院,从事专职科研工作。

      教学成果:2014 年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第二届全国微课大赛二等奖;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陕西省指导一等奖;

      科研成果:在CSSCI及北大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出版译著10余部,曾主持完成校级项目两项,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项目各一项。

上一条:研究成果 | 孙乔可 李琴:网文出海何以“走进去”: 发展困境与未来想象

下一条:翻译界 | 小说翻译的译叙行为建构(文/彭白羽)

关闭


陕ICP备05001583号-1 © CopyRight 2002-2012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邮箱:keyanchu@xisu.edu.cn   电话:029-8530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