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正文
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

作者: 时间:2024-11-28 点击数:

——鲁迅《月界旅行》辨言

      各位看官,以文辞犀利著称的鲁迅先生也翻译过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和斯特朗的《造人术》等科幻小说,你知道吗?

      而作为“学术重镇”“辞书王国”,商务印书馆也翻译并出版过《世界一周》《易形奇术》等科幻文学作品。

      《三体》热的背后,折射出我国当代科幻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与传播现状如何?

      欲知上述问题的答案,请翻开下面这部《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


《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

李琴 著

undefined

      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已有百余年历史,从“以译书卖画佐生计”的中国女诗人薛绍徽于1900年翻译儒勒•凡尔纳科学小说《八十日环游记》始,到鲁迅借科学小说“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之伟力,呼吁“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序幕徐徐开启,且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开智启慧的功用。在其影响下,中国本土科幻文学也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开来。

      自此,中国科幻文学翻译与创作双线交织并进,历经清末民初的初创期,建国后的科普期,“文革”时的萧条期,到改革开放后短暂的繁荣期,再到21世纪的勃兴期,一路曲折向前,从中国文学系统的边缘逐渐走向中心,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刘慈欣、郝景芳等一批中国科幻作家斩获各类世界科幻文学大奖,中国科幻文学开始与世界科幻文学发展接轨,其经世致用之角色逐渐淡化,文学本体价值日益凸显,并且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重要转折。


鲁迅译凡尔纳的小说《月界旅行》封面(1903年)

1902年《新小说》创刊号开始连载凡尔纳《海底旅行》,首部标以“科学小说”的作品

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一文,首次提到“哲理科学小说”

序言

      中国科幻文学的发轫、发展和繁荣与翻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科幻文学作为一个新兴文类进入我国读者大众的视野,就是通过翻译。经过百余年的翻译历程,中外科幻文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愈发频繁和深入,中国科幻文学也在模仿和借鉴世界科幻文学的过程中博采众长,日益成长壮大,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八十万年后之世界》 杨心一译 上海文明书局 1915年

      21世纪以来,《三体》在国内外的爆火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翻译的力量。然而,由于社会、文化、历史和诗学等原因,这样一段百年有余、洋洋洒洒的科幻文学翻译史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未能得到及时的梳理与研究,实为遗憾。

      李琴博士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类型文学翻译研究,透过21世纪以来《三体》《北京折叠》等中国优秀科幻小说在世界科幻文学舞台上焕发的璀璨光芒,敏锐地捕捉到这光芒背后翻译发挥的作用,并且追根溯源,根据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17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等五个历史时段,对中国百余年的科幻文学翻译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研究。

      该项研究是国内首次以中国科幻文学翻译为专题,突破前期相关研究集中于断代史书写的局限,对其百年通史进行研究。该研究立足国家“走出去”文化战略,不仅有助于认识科幻文学翻译与社会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指导科幻文学翻译实践,助力科幻文学的“拿进来”与“走出去”,推动中外科幻文学之间的交流互鉴。

      类型文学是翻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翻译文学以主流文学为主,类型文学仍处于边缘境地,这与新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类型文学的勃兴极不相称。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的书写与研究,将对补益我国翻译文学,以及丰富我国翻译史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李琴博士的这部《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史料的爬梳剔抉细致而充分。史料是研究的基础,翻译史料之于翻译史研究亦然。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历程中产生了大量史料,然而由于类型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边缘地位,以及历史上我国读者对科幻文学这一新兴文学类型的认知分歧,造成我国科幻文学翻译史料在发掘、整理、考辨和分析方面存在疏漏甚或误差,亟待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校勘、考证和纠偏。李琴博士在这本著作中,综合借鉴相关著作、论文、期刊、报纸、工具书、百科全书、数据库、互联网资源等,穷尽性地爬梳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料,将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相结合,并且史论相结合,使得史料分析有理有据,史料与语境——无论是社会“大语境”还是文本“小语境”——之间复杂关系的论证更为具体深入,也更具说服力。

      研究方法多样、科学、可行是该著作的另一突出特点。李琴博士审慎构思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的面向与方法,其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涵盖了文献史料的挖掘整理、翻译主客体研究、传播与影响研究、翻译批评研究等,涉及比较文学、翻译学、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综合运用历史文献法、史论结合法、文本细读法、个案研究法、历史比较法和语料库研究方法,将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直接对象文本与间接副文本研究相结合、历史事实与语境阐释相结合,实现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的系统化、立体化和科学化,并尝试对科幻文学翻译史乃至类型文学翻译史研究进行方法论和理论体系建构。这一“翻译考古—历史描述—历史阐释—元历史研究”的方法路径为文学翻译史的研究提供了典型范例。

1964年James Dew翻译老舍《猫城记》,据考证为中国科幻文学首部外译作品

      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历程悠长,史料丰富,所涉作家作品、译者和译著众多,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复杂,实难在一部二三十万字的著作中悉数澄清。

      李琴博士的这部著作深描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的历史变迁,搭建了一个科学的研究框架,实践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提供了若干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相信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的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料挖掘和研究,将是李琴博士和学界同仁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张 进

于癸卯年仲秋


      《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将晚清以降的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晚晴时期——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萌芽,民国时期——中国科幻文学翻译规范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17年——作为儿童科普的中国科幻文学翻译,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复兴,以及21世纪初——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再度繁荣和中国科幻文学外译的勃兴。

      《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穷尽性地爬梳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料,厘清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历程的源流、发展与转向,并在此基础上对史料进行语境构建,以史带论,以论释史,对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乃至类型文学翻译史研究进行方法论探索与理论建构。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史料丰富详实,史论结合精当,内容既有学术性也有趣味性,是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佳作。

目  录

绪论: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论纲

第一节 中国翻译史研究概览

第二节 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的面向与方法

第三节 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的理论透视

第四节 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 晚清时期: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萌芽

第一节 科学启蒙与小说的崛起

第二节 晚清科幻小说翻译概观

第三节 晚清科幻小说翻译路径与特点

第四节 晚清科幻小说翻译的副文本考察

第五节 凡尔纳小说译介的滥觞

第六节 晚清科幻文学翻译与创作的互动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中国科幻文学翻译规范的形成

第一节 动荡的社会与进步的思潮

第二节 中国科学小说理论话语的形成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翻译的多元主题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17年:作为儿童科普的中国科幻文学翻译

第一节 翻译工作的组织化与计划化

第二节 科学小说、科幻小说与科学文艺

第三节 苏联科幻文学与凡尔纳科幻小说的译介

第四节 苏联科幻文学对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复兴

第一节 变幻莫测的时代语境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复兴

第三节 中国港台地区科幻文学翻译与创作

第四节 中国科幻文学蓄势待发迎接新世纪

第五章 21世纪初(I):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再度繁荣

第一节 多元文化语境的形成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国科幻文学翻译的繁荣

第三节 网络科幻文学翻译

第四节 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对本土科幻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六章 21世纪初(II):中国科幻文学外译的勃兴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科幻文学外译崭露头角

第二节 中国科幻文学外译策略与方法:以《三体》为例

第三节 21世纪初中国科幻文学的域外传播效果研究

第七章 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第一节 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批评综览

第二节 类型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建构

余论: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从经世致用到文化反哺

第二节 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的理论建构

参考文献

附录:改革开放后我国译介的外国科幻小说作家简介(部分)

上一条:2025陕博日历·秦业昭昭

下一条:【新书推荐】曹珺红、杨晓钟等译《与幼小者》

关闭


陕ICP备05001583号-1 © CopyRight 2002-2012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邮箱:keyanchu@xisu.edu.cn   电话:029-85309242